中文   English   

浏阳夏布说 (夏布篇)

来源:浏阳心之夏   时间:2018-07-11




(一)浏阳夏布的前世今生


       浏阳夏布生产鼎盛时期,要算清代中叶。《中国实业志》有“浏阳夏布当时年销万筒”(即18万匹)的记载,在国内享有盛名。据我国海关记载:“1912年夏布输出朝鲜一万零七百余担,值钱九百五十八万余两。”谭嗣同在《浏阳麻利述》著作中称:“自昔浏阳麻布战天下之商务,未尝遇敌。”以后几经起落,至解放前夕,产量剧减。
       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扶持下,传统的夏布生产得到恢复,每年组织上万匹出口港澳、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等地,最多的1986年外贸收购达两万多匹。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全球性经济普遍萧条,日韩等重要消费市场严重萎缩,浏阳夏布行业随着浏阳鞭炮烟花市场的全面兴盛而逐渐没落,直至2014年全市生产厂家及农户不足百余人。

       自2014年以来,浏阳夏布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帮扶下进入全面复兴的进程中,不管是夏布的种类还是夏布衍生品的开发都有着明显的提升,从业人员也逐渐增加到300余人,有效推动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中国夏布产业。






(二)夏布织艺流程

       夏布以"轻如蝉翼、薄如宣纸,软如罗娟、平如水镜"而著称。夏布,也称为麻布,因其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过去因主要用于制作蚊帐和夏季服装。 
       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是淡黄草本色易于创作中国画,熟夏布经漂白后成为布料可以染色和印花。由于苎麻纤维与棉花纤维相比较无法用现代化纺织机械加工,只能靠传统手工技艺生产,现手工夏布仅在湖南、江西、重庆、四川等范围内少数地域有产,这种传统的手工技艺被国家列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录。

       夏布生产全流程共有70 余道工序,主要经过打麻、挽麻团、挽麻芋子、牵线、穿扣、刷浆、织布、漂洗及整形、印染等。







打麻及漂白
       打麻是夏布加工工艺的第一道工序。夏布的原料是苎麻,它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草",早在5000年前,中国人就开始种植和利用它了。夏布要用的原料是麻皮和麻秆之间的一层薄薄的纤维。本地麻一年分春、夏、秋打三次,打麻分为打、剥、洗、熏、刮(割)五道工序。如何把握采收时间,是一项技术。采收过早,纤维尚未成熟;采收过迟,纤维就会老化,附着在茎杆上不易剥下。剥下的麻皮背回家先要浸泡到水中,进行漂白,漂白的方法主要有:清水漂白法、日光漂洗法、露漂法、石灰水漂法、炭熏法。漂白后洗去黏液,为刮麻做准备。刮麻,也叫打麻,就是清除纤维上的麻骨、麻壳和杂质,使其保持柔软、整齐。经过上述方法漂洗形成苎麻,一根根的麻变成了一条条的绿丝带,宛若碧玉,晶莹剔透。按其质量及长度分标庄、头庄、二庄、三庄、白索、晒青等级别,然后打成捆。








绩纱挽麻团麻芋子
       麻条晒干之后就可以绩纱了,绩纱分为撕片、卷缕、捻纱、绕纱四道工序进行。绩纱时将经上述自然漂白后的苎麻,撕开成片,卷成一缕缕,放入清水盆中,然后用手指梳成一根根苎麻细丝,把它们一根根的连接起来,最后用圆筒挽成麻团。这道工序费工费时,需要耐心和巧手,所以大都是由妇女来操作。从青丝到白发,日子就这样一天天从女人的指尖上流过。
芋线是制布的纬线。挽芋线时将麻团放在竹兜内,用一根约三寸长的竹枝或高梁杆,用两手挽上,要挽成两头小中间大的芋儿,挽好后抽出芋子棒,以备编织夏布所用。






牵线(牵经)

       牵线是织编布的经线。这就要求牵线的质量要好。在牵线时首先要把选好的麻团放在地上,从每个麻团中把麻线从固定好的牵竿中牵出来,捡扣。牵线时要注意检查每根线松紧,结实大小,麻线粗或细要求一致。






穿扣刷浆 
       将牵好线的一端,逐根穿过梭子,用竹片串联,固定羊角架上,另一头套在活动的物体上,拉开一定距离,然后用木制的与羊角架等高的三角架,将牵线摊开刷浆 因为麻线是植物纤维,毛头多,容易断,所以人们就刷上一层米浆,然后用浆纱刷,蘸好预先煮好米粉浆均匀地来回刷,让它挺直顺滑,便于纺织,浆纱也需要技术,浆糊要新鲜、浓度适中,下手刷浆时要平稳,根根纱线上都要刷匀,不能松裂。“浆纱”是一件消耗体力的重活,冒着酷暑,从早到晚,来来回回走上一天,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经纱多少以生产何种夏布扣数而定,。待浆纱晾干后,装上布机开始织布。织布气温过冷过热均不适宜,纱线容易折裂,形成断头多,影响夏布质量。





编织
       编织是织布中的重要一环。工艺要求高,丢梭推扣的力量要求均匀,布的平面边沿要织得平顺,伸展,无破。 其实,早在明代,宋应星就在《天工开物》一书中详细描述了织夏布的情形。比照书中的插图,我们发现,当时的织布工具和今天相比几乎没有大的改变,使人不禁叹服古人的智慧。




  
漂洗悬晒整形
       将织好的布放在河水中进行漂洗,然后拉伸拉直,一头用木棒穿着放在竹架上晾晒。晒干后进行整形,整形可以用石碾碾压,把布放在木凳上,用木锤整形。






 
(三)浏阳夏布非遗传承人谭智祥

       谭智祥,男,1966年生,湖南浏阳高坪镇大坪村人士。浏阳夏布生产工艺传承保护协会副会长,被誉为“浏阳夏布第一能手”,人们也习惯于尊称他为“谭先生”。 谭智祥现为北京服装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特聘);浏阳心之夏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浏阳夏布非遗传习推广中心技术总顾问;北京拙朴天工文化传播公司夏布织造技术总指导;深圳市梁氏服装公司夏布织造首席专家。谭氏家族自上世纪初以来至今已传承五代,受其祖、父辈们的熏陶,谭智祥不到14岁开始跟随其父母正式学习夏布制作技艺已四十余年,其对于打麻、绩麻、整经、穿筘、上浆、提纵、织造等全套生产工艺、工序,保持着最原始、最传统的坚守。特别是在其父母辈夏布风靡之后,广授门徒达数千人之众,全国各地都有人慕名而来拜师学艺。谭先生,继承家庭传统,致力于传承和推广浏阳夏布,其作为传承代表已在中央电视台7套、凤凰资讯、上海卫视、新湖南等一线媒体都有推介,海外日本韩国杂志曾出有专刊介绍。
 




       谭智祥老师在传承夏布的过程中,敢于创新发展。在技艺上结合祖辈平板布技艺,研究独创了提花布、螺纹布、格子布等多种技法布,进行了原生态浸染花色布探索等创新,品种已达300余款。在发展模式上,改变小农作坊式作业,注册成立了浏阳夏予和织艺发展有限公司,并与浏阳心之夏公司等文化创意企业合作开发和生产各类夏布工艺品200余款。谭先生说:“我这一辈子只有夏布,我愿意为浏阳夏布而生。”